2007年6月24日 星期日

小世界第八章 By Boice

資訊串連

關鍵:受到自己過去經驗、印象、偏見及他人影響à要瞭解集體行為,也就是要瞭解決策與外緣影響的動態發展

決策門檻模型

抱著懷疑的人容易改變主意

  • 7A
  • 4A3B
  • 7B??!!

重要性

相對比例>人數本身

實驗結論另一重點:意見一致

關鍵門檻à

所在位置代表個人易受影響的程度

ex 之前實驗 門檻接近一

確定性不高 選新電腦 投票 門檻低

相映外緣影響

ex大家都買亞太手機 但你沒男或女朋友 朋友擁有比例多 買的機率多

決策門檻重要性:總體層次之後續影響

決定形成受到某想法感染 vs 疾病感染

疾病感染 獨立發生

社會感染 累積發生

掌握差異

每個人都是不同的

決策觀點:每個人對特定問題有不同程度的資訊或專業知識,自我信念強度也不同

一些人當奮戰的角色 有些人當風險降低才加入的角色 有些人當幾乎成功才想分杯羹的角色

有人一直在想創意 有人一直追新潮流從中獲利 有人墨守成規

本質的變動性 掌握了總體人口中個別變動情形

多不代表好 好意見的影響也越小 買衣服帶女伴

門檻的整體分佈情形(圖8-3

依決策重要性和時間多寡向不同數量人徵求意見

統計數量vs朋友間或訊息

只不過前者是從更大的母體計算出來的 不過整體的似乎較值得信賴 ex explorer 特定股票

但鄰近朋友也有很大影響力 蘋果電腦廣告:麥金塔 pc 因為比較有關連

詢問對象太多不好太少也不好

社會資訊網路重要不只是幫個人做出決定,也能讓某處流行的事傳出去

社會網路的串連

是否有類似資訊來學習以提高資訊串連可能性

想法的擴散必須在組內凝聚力和群際連結性取得平衡

新產品的成功需要在區域強化與整體之間取得適當的平衡

創新者-涵蓋任何干擾舊有系統的小小衝擊力量

接受新觀念可能是因為

天性易受感染

受到強勢的外在影響

創新者-某個活躍鄰點的影響下,從不動轉為活躍

易被影響的

門檻太低

鄰點太少

穩定表示結點擁有比臨界上度更多的鄰點

臨界上度 節點能被單一鄰點啟動的最大鄰居數量

串連與滲透

新事物消失 要不就爆發出資訊串連現象

全面串連的條件-存在滲透性的不穩定群落

串連能否成功-動態簡化成靜態

新事物出現到 循環結束

靜態滲透模型(不穩定)群落的大小

2007年6月13日 星期三

課本CH7(p.123-130)By懷文

課本CH7 (p.123-130)

中心性分成三種形式:程度中心性(degeree centrality)、親近中心性(closeness centrality)、中介性(betweeness centrality)

  1. 程度中心性

    • 程度中心性是最常用來衡量誰在這個團體中最主要的中心人物

    • 個體在某群體中的程度中心性計算方式:他在該群體中與別人關係數量的總合

    • 比較不同群體中「個體的程度中心性」計算方式:他在該群體中與別人關係數量總和/他在該群體中最大可能的關係數(g-1)

      1. 因為不同的群體個體數量都不一樣,所以要標準化

      2. 一個個體假如位於星狀圖形的中間點,便擁有最大的關係數,即網路中所有人數(g)-1

    • 比較不同群體的「群體程度中心性」計算方式:(該群體中最大程度中心性之個體-其他個體之程度中心性)/分子之最大可能值

      1. 群體程度中心最高的圖形就是星狀圖形,因此分子最大可能值為(g-1)(g-2)

      2. 群體程度中心性愈大,表示此團體權力過分集中


  1. 親近中心性

    • 以距離為概念計算某個體的中心程度,與別人愈近中心性愈高

    • 計算方式:某個體與及其他節點距離的加總,再倒數(倒數是為了求概念上的一致→數值愈大愈親密)

    • 必須是完全相連的圖形才能計算親近中心性(沒有相連則無法計算其距離)


  1. 中介性

  • 中介性是衡量一個人作為媒介者的能力

  • 個體中介性計算方式:詳情請見課本p.129

  • 群體中介性愈高表示資訊由少數人壟斷的可能性愈高;群體中介性最高的圖形也是星狀圖形

  • 請思考群體中介性計算方式

課本p.80-84 By懷文

課前討論

  • Standford大學教授Granovetter所著 “The strength of weak tie”

    • 此處之 “weak” 是指兩個個體間的熟稔程度;而課本p.81之弱相連( weakly connected)是指兩者之間被一個半路徑所連接。

    • 統計調查指出大部分的人都是透過不熟的朋友而得到工作→weak tie之重要性

    • 不同人散播資訊,結果也不同


課本p.80-84

  • 矩陣之自我相乘:裡面各數值代表指兩兩之間能夠兩步到達的路徑數目(再乘一次就表示兩兩之間能夠三步到達的路徑數目)

AT*A= indegree (各節點共同向內關係的矩陣)

A*AT=outdegree (各節點共同向外關係的矩陣)

  • 矩陣相加:代表兩節點間關係之強度

d0(n1)=列相加

d1(n1)=行相加

六個人的小世界CH9 Part.1 By懷文

六個人的小世界CH9 Part1.


  1. 豐田─愛新危機


  1. 豐田集團

  • 集團由兩百多家公司組成

  • 集團內所有公司「徹底的」實踐豐田生產系統(一種日本企業普遍遵行的製造與設計流程協定)

  • 集團內所有公司合作關係非常密切,包括定期相互交流人員、智慧財產 等,甚至利用自己的工時與資源相互幫忙,就連互相競標豐田訂單的對手也不例外,且不需要任何合約或書面記錄。

  1. 愛新公司

  • 豐田P閥門(一種煞車零件)唯一供應商

  • 效率考量,生產線集中至一家廠房

  1. 危機的發生

  • 廠房發生火災,重建需要兩個月的時間,但豐田為了保持本身彈性,只有兩天庫存

  • 少了P閥門,產品就無法順利出貨,因此影響不只豐田本身,還包括所有零件商及員工

  1. 危機的化解

  • 大火尚未撲滅時,愛新員工已經著手審慎評估災害,並擬定該採取的步驟,發出危機事故通告

  • 集團內公司接到危機通告時,立即有反應,並且自行協調重建工作事宜

  • 雖然參與重建工作的廠商都缺乏製造P閥門之經驗,但由於同步工程本是例行之事,因此能更快速的完成重建工作

  • 公司之間利用原本就已建立之網路關係,加速了情報的流通

  • 每家公司皆重新安排生產優先次序,並組合彼此資源完成重建工作

  • 在幾乎沒有愛新與豐田直接干預之下,三天內完成重建

  1. 社會網路議題

    • 跳電事件形成的大災難、文化流行的變遷等,一般人不容易了解始末發展

    • 透過學者對豐田危機的事件報告書,我們可以了解整個事件的發展情況→組織中之資源配置、問題解決能力等與其架構是否有任何關聯?


  1. 組織相關議題


  1. 市場與分層管理

  • 勞力分工原則:學習曲線效果帶來專業化效益─階層組織為產業組織最佳型態

  • 作者將組織分成「階層」與「市場」

    1. 公司都為階層組織架構;市場發生於公司與公司之間

    2. 若一家公司能有效操控另一家公司,便以併購方式收場,成為更大的階層式組織;若一家公司管理成本過高,其中一個部門可能會獨立出去→不論何種情況,公司都維持階層性架構,只是規模數量不同

  1. 產業分隔理論

  • 公司理論是既成事實後才出現,階層架構並非唯一成功之產業模式

  • 組織型態的興起是為了解決問題,面對組織型態演進過程中,某一個時間(分隔點),世人會面對某普遍性的問題,而必須在幾個互相競爭的解決方案中做抉擇,選擇一旦確定,勝者便會全然盤據當代思想,讓世人忘記還有其他替代方案

  • 第一次產業分隔

  1. 工業革命時

  2. 廠商追求快速生產廉價產品

  3. 高度專門化的生產線淘汰過去高度手工藝的生產系統,且幾乎所有公司都採階層式管理方式

  • 第二次產業分隔

  1. 七○年代之後,環境變化快速,且不明確

  2. 廠商追求彈性與適應能力

  3. 將資本投入在多功能機器技巧精湛的工人,製造小量但範圍寬廣的系列產品


  1. 模糊不清的局面


  1. 組織內員工一開始不確定自己要做些什麼→以一般概念開始,逐步修正

  2. 環境不明確,工作複雜性提高→工作重新切割、資源重新分配、一連串解決問題的活動

  3. 每個人都擁有「某部份」問題解決資訊,但卻沒有一個人可以了解所有的問題與解決方案→必須有足夠與多元的參與組合才能辨別複雜的因果關係


  1. 社會網路與組織


  1. 個體的連結會造成全面性的結果

Ex:在前述豐田case中,平時不同子公司間人員互動交流,使組織連結路徑變短,讓危機發生時能更有效率的進行溝通。

  1. 面對各種問題的發生,網路如何發揮其功能?

六個人的小世界CH2 By懷文

六個人的小世界CH2

  • 隨機圖形理論:以書中的圖形來說,線的數量只要超過一定的數目(臨界點)之後,所有鈕扣能夠被一次拉起來的機會很高。這個理論主要是想表達→欲將隨機散佈的個體相連,在接近某一臨界點時,只要加入少量的連結線,要達到整體的連結是一觸可及的。

  • 社會網路,分成兩大支派:

    • 網路結構與相對應之社會結構的關係→由純粹關係性的網路資料抽取出關於社會族群階層的資訊。

    • 將網路視為普及知識的管道,或是影響力的傳播媒介

  • 動態分析:網路上的個體是互動的,因此純然結構性的靜態度量並不能解釋網路上的動態行為。

  • 中心性→中心是否真的存在?或是,中心只是被衍申出來的?


2007年6月12日 星期二

CHAPTER6 六個人的小世界


過去傳染病僅只會在一個小村落中,但是現在因為交通的發達,所以讓傳染病也有可能在短短幾天侵入世界各大都會及動力中心。

當一種疾病參與某項搜尋時,其實他並未真的特定找尋對象,而是將自己盡可能既多的廣傳下去。雖然傳染病並不會造成人類文明的終結,但是還是會造成巨大的經濟災難。

電腦病毒以留存十幾年,是因為1990年代網際網路的發達,造成許多問題的存在。


SIR是由William KermackA.G. McKendrick所創造出來,至今還是大部分級並模型的基本架構。SIR模型中的三種狀態,易受感染的個體如果接觸到感染源,就容易受到感染。感染源可藉由復原或死亡而中止上述的狀況發生。如果是復原的狀況,有可能會因為免疫力的喪失再度感染。


SIR模型的古典版本中,互動被假設為純然隨機的。如圖6-2所示,個體如同混攪在一個大桶之內。隨機假設一個重要的結果是,互動機率取決在人口的相對數量,這大大地簡化我們的分析。一旦感染者的密度增加至無法掩飾或忽略的階段,瘟疫便進入典型的對數成長的爆發狀態。如圖6-3所示,也就是IS有相對一樣的數目,就會造成暴發現象。


6-5所示,當傳染病的再造率超過1時,瘟疫就會發生。但是疾病的傳染會被網路線至於已經感染的人口中,在一維度的晶格中,無論被感染的人口數有多大,這種疾病前緣的大小,也就是感染者最大的可能數目將會被固定住。而當傳染到二維度時,最具傳染性的疾病才會發展真正的流行瘟疫。


6-7,總人口中,受到感染比例的傳染值為1/2,我們稱這一個數值為傳染性的門檻。圖6-9,傳染性比例門檻低,其隨機捷徑的比例就會高。

如圖6-10,標準與無刻度隨機網路的感染比較發現,無刻度網路中並沒有臨界的存在,因而瘟疫會突然出現。

疾病的滲透模型,地基site是由鍵結bonds來相連,而疾病是經由這些連結來傳遞。並且給予每一個基地一個機率- 侵占機率。每個鍵結可以是開的,亦可以是關的。如圖6-11,最左邊圖型代表很多件結是開的,而最右邊則否。


大部分的滲透模型都假設網路中所有的結點都是受到感染的,把關注點放在鍵結,此為鍵結滲透;或是假設所有的鍵結都是開的,關注地基的話,稱為地基滲透。

六個人的小世界 CH6全 By Boice共筆

過去傳染病僅只會在一個小村落中,但是現在因為交通的發達,所以讓傳染病也有可能在短短幾天侵入世界各大都會及動力中心。

當一種疾病參與某項搜尋時,其實他並未真的特定找尋對象,而是將自己盡可能既多的廣傳下去。雖然傳染病並不會造成人類文明的終結,但是還是會造成巨大的經濟災難。

電腦病毒以留存十幾年,是因為1990年代網際網路的發達,造成許多問題的存在。

SIR是由William KermackA.G. McKendrick所創造出來,至今還是大部分級並模型的基本架構。SIR模型中的三種狀態,易受感染的個體如果接觸到感染源,就容易受到感染。感染源可藉由復原或死亡而中止上述的狀況發生。如果是復原的狀況,有可能會因為免疫力的喪失再度感染。

SIR模型的古典版本中,互動被假設為純然隨機的。如圖6-2所示,個體如同混攪在一個大桶之內。隨機假設一個重要的結果是,互動機率取決在人口的相對數量,這大大地簡化我們的分析。一旦感染者的密度增加至無法掩飾或忽略的階段,瘟疫便進入典型的對數成長的爆發狀態。如圖6-3所示,也就是IS有相對一樣的數目,就會造成暴發現象。

6-5所示,當傳染病的再造率超過1時,瘟疫就會發生。但是疾病的傳染會被網路線至於已經感染的人口中,在一維度的晶格中,無論被感染的人口數有多大,這種疾病前緣的大小,也就是感染者最大的可能數目將會被固定住。而當傳染到二維度時,最具傳染性的疾病才會發展真正的流行瘟疫。

6-7,總人口中,受到感染比例的傳染值為1/2,我們稱這一個數值為傳染性的門檻。圖6-9,傳染性比例門檻低,其隨機捷徑的比例就會高。

如圖6-10,標準與無刻度隨機網路的感染比較發現,無刻度網路中並沒有臨界的存在,因而瘟疫會突然出現。

疾病的滲透模型,地基site是由鍵結bonds來相連,而疾病是經由這些連結來傳遞。並且給予每一個基地一個機率- 侵占機率。每個鍵結可以是開的,亦可以是關的。如圖6-11,最左邊圖型代表很多件結是開的,而最右邊則否。

大部分的滲透模型都假設網路中所有的結點都是受到感染的,把關注點放在鍵結,此為鍵結滲透;或是假設所有的鍵結都是開的,關注地基的話,稱為地基滲透。